根据我国商朝时甲骨文记载的“囿”是我国园林的最初形式。而囿指的是天子、诸侯狩猎游乐的场所。广西在秦始皇统一岭南之前,称为“南蛮”之地,居住着骆越、西欧、仓吾等三种部落。因此,当时的广西不具备建囿等游乐场所的条件。在夏商周时期,中原王朝开始与广西百越民族发生了频繁的接触,随着物品不断的流通,囿的园林文化也会逐渐传入广西。到了秦始皇开凿灵渠、统一岭南后,中原造园文化开始传入岭南,并结合岭南的地理环境特点和文化特点发展起来。当时的岭南指的是南岭以南,包括现在的广东和广西。中原的造园文化传入岭南,首先在广州出现造园活动。在秦始皇派任嚣、赵佗二将统一岭南时,在越都番禺(今广州)效仿秦皇宫室兴建的宫苑为岭南园林的起源。东汉末年,三国时岭南属东吴管辖,治所设在广州,东吴骑都尉虞翻被流放于此修建虞园。晋、南朝佛教盛行,岭南佛寺大兴,六朝时广州有佛寺37所,成为了当时的园林胜地。唐朝再度统一岭南,以道为行政单位,为岭南道,治所在广州。岭南与中原和江南交往加强,差距进一步缩小,经济日益发达,自然山水园林初见倪端。...
广西风水主要是发端于中原地区的风水文化,自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后随着汉族人的南迁而逐渐传入的。自秦以来,随着中央封建王朝对岭南的统一和开发,移居广西的汉族人不断增多,他们不仅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,同时,也带来了包括风水在内的中原文化,并在广西广为传播,逐渐被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当地民族及其先民所接受。在三国两晋北朝时期,东晋人郭璞是当时著名的堪舆家,其子郭终曾任临贺太守,这个堪舆家之子到广西来免不了把其父的那套风水术随同带来。从目前广西发现的较大的东晋、南朝墓地的方位看,一般都经过一番选择,并基本符合风水的择地原则,这是南朝风水开始流行的证明。从中原迁入广西的汉族人由桂东北、东南地区向桂中、桂西南地区扩展,并逐步深入偏僻的桂西地区。可以说广西桂北地区的壮侗民族较早受到中原风水文化的影响,较与其它地区有较深的发展历史。当时广西许多壮族建房和下葬都会请地理风水先生择地测向,俗称“住宅平安,坟山出官郎”之说...
(1)风水对环境保护。风水对环境的保护表现在三个方面,一是风水林的保护,二是对山体的保护,三是对遗迹和庙宇的保护。古代有很多关于保护风水林、风水山以及名人遗迹、庙宇等禁令,在客观上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,无意中为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了益处。风水家认为如果破坏了风水林、风水山将影响到人的生存和发展,这是人与地间的关系。因此,风水把这些山、林赋予了令人敬畏的神秘意义。如《阳宅会心集》曰:“乡中有多年之乔木,与乡运有关,不可擅伐”这种观念影响下,许多风水林得以保存千年以上。从植物群落多样性角度考虑,禁止砍伐风水林、对风水林加以保护等人为干扰活动,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植物种类的多样性。...
(1)风水与地貌环境。运用风水来对园林进行选址时,首先必须考虑的是地貌环境,即寻龙认脉。总的原则是要具备封闭式的环境单元,并且最好是一个具有四神兽的封闭环境。一个好的环境一旦被选择下来,比如宅基或园址被选定后,周围被称为龙脉、案山、砂山的地貌环境就禁止破坏和砍伐山上的树木。因此风水对地貌环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。...
(1)风水气论生态环境观。风水术中发挥了《易经》以及历代关于气的理论,强调气在风水中的作用。古代人在选址时讲究“生气”。生气又称五气,即五行之气风水中生气的含义是阴阳冲和之气,即和谐、和合之气。具体到山川地形则表现为土厚水深草木畅茂,水土肥美,阳光充足。山必开阳而后生气聚,水必弯曲而后生气留。山必有起伏、转折活动而后有生气,水必有停蓄之处而后有生机。...
风水空间模式影响着传统城市的空间布局,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印证: 1.城门是城内与城外的通道,其排列影响着城内的道路系统和街区布局 古人认为城门开法至关重要,不可随意乱开,“城门者,关系一方居民,不可不辨,总要以迎山接水为主”。城门的开法,在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中,通常东北之门是不开的。《宅经》认为东北方位是不吉利的方位,代表“鬼门”,是凶煞之方,“东北开门,多招怪异”。这种思想显然受到《易经·坤卦》中所谓“西南得朋,东北丧朋”观念的影响。所以,古代城市鲜有在东北方位开门的,这几乎成了一种惯例。休宁县和婆源县城均在七个方位开有城门,惟独不在东北方位开门,原因就在于此。...
风水追求自然的情怀,提倡“人之居处,宜以大地山河为主”,要求建筑物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,主张整个环境在形式和功能上要有机结合。总之,风水的目标是面向自然的,也是面向整体有机的。...
现代“空气质量”的说法,是指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室内外空气的成分,状态经由空气对人体发生作用的自然因素,与人体正常生理和心理需求吻合的程度,属于人类住区物理环境范畴。创造优良的住区室内外空气质量,是规划设计、建筑物理及环境工程学的共同目的之一。...
理气法又称方位,宗庙之法,罗经之法,主要内容是五行八卦,取五行八卦推定生克道理,又须乘气作向,控制消纳。因此河图、洛书、太极、八卦、干支、生肖、四时五方、三元运气、七耀九星,成为这一派的理论基础。...
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,晚年尤为关注中国城市建设,特别注重山水的“形”与“意”的结合,因此提出21世纪的中国应建“山水城市”。1986年吴良墉教授主持桂林市城市规划时,在古人绘画理论所说“山得水而活”“水得山而壮”的基础上,补加了一句“城得山水而灵”的名言。...